网站标志
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自定内容
扫码安装app
自定内容
手机版
自定内容
图片
文章正文
    【文学评论】真实感知语境里独特的天地心灵独白——读陕西金融作家杜崇斌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
作者:王东    发布于:2022-07-07 09:41:00    浏览 (2605)
摘要:陕西金融作家杜崇斌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既是对关学宗师、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传奇经历的描写,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之魂的讲述,更是作者真实感知语境里独特的天地心灵独白。

真实感知语境里独特的天地心灵独白
——读陕西金融作家杜崇斌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
作者:王东


       陕西金融作家杜崇斌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既是对关学宗师、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传奇经历的描写,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之魂的讲述,更是作者真实感知语境里独特的天地心灵独白。
      我认识杜崇斌先生是在陕西金融作协举办的一次培训会上,恰好他就坐在我的旁边。由于都喜爱文学,所以我们谈话很投机。说真的,虽然知道他的《大儒张载》,但我还从未读过杜先生的这本作品。好在他答应我插图版正在编印,等出版发行后赠我一本。2022年6月初,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收到了杜崇斌先生散发着墨香的插图版小说《大儒张载》。
      读完杜崇斌先生的《大儒张载》,我的第一感觉虽然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但杜崇斌先生绝对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生活本身比想象更精彩的创作理念引导下,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无一不是来自生活的真实写照和独特理解。他历时10年创作并修改《大儒张载》,从题材构思到人物塑造都很独特。杜崇斌先生从2012年那个白雪飘飘的夜晚开始写第一个字,到2015年满眼红叶的时候写完最后一个字,用了近三年时间,终于将这部三十多万字的书稿完成了。正如杜崇斌先生在他的后记中写道:
      “写完这部书的时候,是一个晚上。那天晚上,我的心情很激动,轻狂得、高兴得、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真的想高歌一曲,又想打电话告诉所有的朋友,一看时间都很晚了,不好意思打搅别人,于是编发了一条信息告诉了很多朋友。”
      由此可以看出,杜崇斌先生倾心撰写的这部小说,首先感动了自己,尔后一定会感动别人。杜崇斌先生在这一领域的熟悉程度超乎想象,叙事娓娓道来,很多细节随手拈来。在主人公张载的人生颠沛中,既描绘出北宋时期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又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情真意切,又栩栩如生。总体来看,《大儒张载》充满了独特性、接地性、历史性和真实性,这是作者带给当代中国文学的些许惊喜。


一  序曲开头,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一部小说的开头很重要,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要是开头拖泥带水,落入俗套,就很可能会失去读者。因此《大儒张载》的开头,摒弃了直接叙述张载从出生到童年的故事,而是以序曲的独特形式,写作者自己又一次来到张载祠的实景感受,由此引入并阐明张载的关学价值和历史贡献。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的真正用意。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这里,庭院中,几棵合抱的张载手植柏直插云霄,那虬曲的枝干像巨龙一样伸向天空中,那龟裂的树皮尽显千年沧桑。穿过花木扶疏的小道,穿过静穆的展室外的走廊、碑林,我又默默地来到了大儒张载的塑像前,‘民,吾同袍;物,吾与也。'我似乎又听到了横渠先生抑扬顿挫地讲解,听到了这座千年书院琅琅的读书声。”
      从而引出最为经典的著名的“横渠四句”,也是关学的宗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那一刻,当杜崇斌先生伫立在大儒张载的塑像前,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瞻仰与缅怀这位关学奠基人,一定油然而生一丝深深的敬意,一种传承千年的哲思,一缕怀古思幽的情愫。由此,作者让我们很自然地穿越千年历史的时空,回到宋朝,去看他的故事、他的情怀、他的生命认知,去领悟大儒张载的思想和永恒的人格魅力。
      我相信这样的开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因为在当代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里,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开头,像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开场就是从女主人公露丝暮年出场开始的。这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由此就有了探究的心理,会一口气读下去。


 二  心灵独白,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


      不是总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吗?
      读完杜崇斌先生的《大儒张载》,我觉得“横渠四句”其实就是现代中国人的信仰,我建议大家把这四句背下来,再有人问你信仰是什么的时候,直接甩他脸上,这不比什么“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这种农村老太太的唠嗑强多了吗?
      当然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还嫌这四句年头短,沉淀的底蕴不够,还可以再背四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话,这个底蕴如何?
      如果还嫌不够,那就再背四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尚书》记录的尧舜禹禅让时的嘱托,号称中华文化之十六字心法,这个底蕴恐怕足够你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显摆一下了吧?
      中华文化中最提纲挈领的三段话,偏偏都是“四句教”,你说巧不巧?
      其实要说巧,也不算巧,这三段话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为天地立心”,是说天地本无心,有了人之后,人有心,天地因为人所以才有了心。而人为天地所立的心就叫做“道心”,简称为“道”,也就是孔子说的“志于道”。当然老子、《周易》也是这么说的。有人说,你这不是唯心主义吗?还真不是,这句话只停留在“认识论”层面,并不涉及“本体论”,所谓的“道”,就是人类认知能够为宇宙万事万物建立的那个完美模型。
      那又有人说中国人没有“本体论”?
      中国人不但有本体论,而且对本体论早有“定论”,叫“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意思就是本体不可知,所以也不可议论,这就是最终答案,所以中国人不去谈唯心还是唯物,中国人只在“认识论”层面“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说的是“人心”,也就是要让人心“居于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帮助人民构建价值观。不具备价值观的人是小人,小人都是墙头草,没有主心骨,“立”不住。只有当一个人构建起了完备自洽的价值观,价值观得出了一个关于人生的终极价值判断,这个价值判断才叫做“命”,古时候叫“天命”,现在叫“使命”。有了使命我们才能用尽一生去追求,才不会犹豫不决,才不会彷徨不前,才能够“虽千万人吾往矣”。
      “为往圣继绝学”,说的就是“依于仁”,就是以“仁”为标准,不断打磨个人的价值观,也不断迭代时代的价值观,“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那个“仁”就是方向,就叫“中”。“时中”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允执厥中”,也就是“中庸”,这就是“游于艺”的目的。如果读《大儒张载》读出来的都是“大道理”,那说明你真的没读懂。中国人的经典从来都在强调“学而时习”,那个“习”就是实践,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来都强调“知行合一”,知了未行便是不知。
      如果这不叫信仰,那什么才能叫信仰呢?
      正如李国平先生在为小说《大儒张载》撰写序言时,一语道破天机,直接标题为:“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


三  情感寄托,极具悲天悯人的心怀


      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是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在《大儒张载》这部小说中,作者除了对张载的生平经历、学术思想和人格精神进行重点描写外,对张载的家庭生活和爱情婚姻也进行了极其精彩的书写。
      “琴声丝丝缕缕,若有若无,从花园那边传来。张载循着琴声而来,原来是她的姐姐薇儿在假山后面的小亭里弹琴。丫鬟彩儿坐在花树下看水里一对鸳鸯在戏水。几只蝴蝶从花丛中翩翩飞来,落在小亭的栏杆上小憩。一个幽静的夏日午后,多么美好的时光啊。于是他也拿出了一本书坐在小亭里读起来,顺便欣赏着姐姐轻柔曼妙的琴声。”
      琴声、花园、假山、小姐、丫鬟、鸳鸯、蝴蝶、阳光、书声,这一连串的静态和动态交织一起的描写,画面感很真实,无不勾画出了一个官宦之家的高贵与惬意。
      “天气越来越凉了,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麻雀都躲进了檐下的巢里,北风吹得满园黄叶飘零,霜降也过了,早晨可见满园枯败的草木上结了一层白霜。这天傍晚,张载照例在读书,忽然听到父亲卧室里传来了一阵哭声,他赶紧跑出书房,直奔父亲的卧室。他推开门一看,只见母亲扑倒在父亲的床上失声痛哭,旁边伺候的丫鬟和仆人们也都默默地流泪。”
      小说中如此扣人心弦的生离死别的描写,不仅是张载家庭的转折点,也是人生命运第一次进入了谷底。从此,责任担当就像一粒种子,在十五岁小张载或者说一个孩子的心里滋长。
      人最无法割舍的就是“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张载也不例外。《大儒张载》里描写张载和吴玉的爱情篇幅并不多,相见时,只是青梅竹马,离别时已是阴阳两隔了。杜崇斌先生巧妙地用第三人吴江的叙述来表述那一段恍如隔世的凄楚初恋,无不让人为之伤心落泪。
      “听着吴江的讲述,张载泪眼蒙眬,那个中秋之夜给自己抚琴的姑娘,那个月容花貌、温柔娴淑的姑娘,就这么匆匆地走了吗?那像流泉、像天籁、像仙乐的琴声啊,难道就此成了绝响?这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苍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人?”
      张载在失去亲情、爱情的痛苦中,在社会乱象的吞噬中,经受着情感上的折磨、考验和转变,同时也印证了一条真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就连人生最简单的情感上的愿望,也是很难实现的。
      我们在杜崇斌先生的引领下,不知不觉地穿越到那个时代,穿越到那个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世道不公、战乱不断、变化纷繁,人民饱受艰难困苦却又努力奋进的时代。作家精细描摹这一时代,通过塑造吴江、吴玉、薇儿、彩儿、安叔、范仲淹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恢弘的画卷。


四  横渠四句,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讲到:“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根据《大儒张载》叙述,宋神宗熙宁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后因其弟张戬反对变法获罪,张载辞职回乡,以讲学著述为生。张载重视《周礼》,其重视的向度或与王安石有别,但主张通经致用的立场则完全一致。
      “夏夜在寓所的庭院中乘凉,张载仰望繁星璀璨的夜空,想着太阳、月亮、星斗的遥远存在,想着太虚的缥缈虚幻,想着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存在方式,思考着千百年来困扰历代学者的世界的本原问题,一时间他思绪万千,想象异彩纷呈:世间万物究竟来自哪里?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让我试着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他赶紧回到房内,提笔写下了在胸中酝酿已久的《太和篇》。”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適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异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张载以“躬行礼教”倡导于关中,甚至想把《周礼》关于“井田”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构想,在关中集资购田以付诸实施。
      杜崇斌先生在《大儒张载》第二十章中用了极其激情而又惊心动魄的文字来描写横渠四句是怎样诞生的。
      “忽然,心底里有一种崇高而炽热的情感在奔涌和升腾;一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呐喊,就像雷霆风暴的力量一样,从胸中喷薄而出。这汹涌彭湃的气势是那样不可阻挡。他想站在山巅上呼喊,让整个世界都来回应这正义的、雄浑的、无可抗拒的声音。他忽然想起了在黄河壶口瀑布前,他曾立下的誓言,作为一个儒者,他要义无反顾地为一种精神、一种风骨、一种信仰而奋斗终身。精神、风骨和信仰是什么呢?他挥毫泼墨,奋笔疾书,在宣纸上写了这样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这四句话是在当时北宋王朝初定,国家四分五裂已久的现实基础之上提出的,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重构社会秩序。他提出的这四句话实际上就是从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四个层面对当时现实的点化。张载认为人生在世,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这四句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可理解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旨在激励知识分子要学习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传统,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读完杜崇斌先生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掩卷深思,横渠四句之所以被领导人引用,就在于一千年后,这一至臻名言仍然金声玉振,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由此看来,张载的思想被杜崇斌先生以小说的形式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推崇,不仅迎合了政治方向,也具有极强的人生价值导向。
      真可谓:这是古为今用,善莫大焉!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王东,男,陕西汉中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汉台区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汉中金融文学创作中心主任,汉中市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已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等200余万字,作品散见《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化》《中国诗歌网》《衮雪》《西部信息报》《汉中日报》等,出版诗集《梦在远方》。

 

浏览 (2605)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王东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汉中市银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邮政大酒店5层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陕ICP备2023000439号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