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自定内容
扫码安装app
自定内容
手机版
自定内容
图片
文章正文
    【头条】银保监会近日召开通报会介绍近期重点监管工作(附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作者:来源:网络    发布于:2019-01-14 15:21:14    浏览 (1813)
摘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通报了2018年银行业、保险业的经营和运行情况。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创新部副主任廖媛媛四位发布人出席了通报会,他们就外界对银行业和保险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通报了2018年银行业、保险业的经营和运行情况。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统信部副主任刘志清,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创新部副主任廖媛媛四位发布人出席了通报会,他们就外界对银行业和保险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2018年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运行稳健,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贷款占比稳步上升。肖远企在会上表示:“2018年贷款增速达到了12.6%,此增速是多年来比较高的,较整个金融业资产增速要高接近一半。”总体来看,2018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占到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4%,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较多资金。

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保持了基本稳定,核销力度也在加大。据刘志清介绍,截至2018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9%;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较2016年高点下降了1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2.8%,较上年末下降6.9个百分点。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另外,拨备也保持了较高水平,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在已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两项指标仍保持了上升态势。流动性也保持了稳健,同业负债继续收缩。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率2.64%、存贷款比例74.3%,均在合理区间,优质流动性资产占比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同业负债同比下降9.1%,部分中小机构过度依赖短期批发性融资问题有所缓解。

以下为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问: 2018年工作里有哪几项您认为是非常重要,花的力气是最多的

肖远企: 2018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都非常重要,这里重点讲一下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促进银行业、保险业机构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2018年一项最主要的任务,我们主要是从增加供给和盘活存量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增加供给方面,整个银行业2018年的贷款增速是12.6%,这个增速是多年来比较高的,较整个金融业资产增速要高接近一半。贷款增量在过去所有年份里也是最多的,达到了15.7万亿元。债券投资数量也在增加,增速到14.1%。无论是国债、地方债、企业信用债、金融债,银行和保险机构都是这些债券主要的投资者,加起来占到了80%以上,也就是说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和保险机构。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大对股权质押融资的支持,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企业。除此之外,还有表外融资,比如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也有表内外特殊目的载体投资等,这些资金也直接用到了生产经营企业。所以,银行和保险机构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渠道也扩充了。另外,通过置换地方政府债券,还有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增加了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

从实际效果来讲,首先,保持了实体经济的正常资金需求;其次,我们突出重点,比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比贷款平均增速高将近六七个百分点,利率也明显下降。五大行和邮储银行2018年第四季度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与2018年第一季度相比降了1.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盘活存量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盘活现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面,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2018年达到了9000亿,是历史上最多的。还有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目前债转股签约金额已突破2万亿元,落地金额已经达到6200亿元。另外,还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2017年处置和核销不良资产为1.4万亿元。今年初步统计,处置和核销不良资产接近2万亿元的水平。

另外,还采取了联合授信机制。已有450家企业参与了联合授信,我们采取这些办法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平衡一下过度授信企业存量的信贷资源、资金资源,对于融资已超过正常生产经营需求的,要挤出来一些。另一方面,腾出新信贷空间。比如,债转股、不良资产处置、证券化都是这个目的,让银行有更多新空间对实体融资。

保险也发挥很好的作用。比如,信用保证保险为部分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增信服务,还有在一些巨债保险、农业保险、大病保险方面也发挥了快速理赔的作用,使受到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能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再比如,去年山东寿光的农业灾害,保险公司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他们理赔速度快,帮助了很多受灾的企业、个人和农户。



问:银保监会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张金萍:银保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做好小微企业金融工作重要意义,一直将这项工作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每年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从信贷投放、机构准入、资金募集、监管指标和贷款服务等方式,提出了多项监管措施。特别是2018年,围绕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相关工作,银保监会多次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出台多项政策举措,统筹研究差异化的监管指标和激励政策,以电视电话会议、季度例会、约谈、实地督导等方式加强对银行的指导。

总结起来,2018年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一下主要工作。一是根据201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小微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金融机构对新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出了新监管要求和一些差异化监管政策。二是持续深化推动原有政策落地。三是加强与各部委的沟通,形成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合力。

具体来讲,第一,围绕小微信贷指标,更加精准聚焦薄弱领域,督促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有目标要求,从2008年贷款增量和增速“两个不低于”,到2015年贷款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已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在实现“三个不低于”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要聚焦薄弱群体、缓解不平衡,我们聚焦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提出了这部分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两增”考核目标,而且要求银行在当年信贷计划里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计划,不得挤压挪用,强化了聚焦薄弱群体的要求,更加地精准。

第二,推进机构体制机制建设,丰富供给体系。按照国务院部署,我们从2017年开始牵头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完善事业部专营机制,强化组织体系、政策制度、管理技术、资源供给和产品服务几个方面的内部保障;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商业银行加强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督促地方性法人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的定位;保持农商行、农信社的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重点向县域和乡镇等地区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覆盖面。去年以来,五大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建设卓有成效,中小银行也保持了自己的定力。

第三,鼓励产品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提高服务效率。支持推广续贷业务创新,对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支持银行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办理续贷,完善了贷款风险分类办法,推动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的过桥成本。续贷政策我们一直在推动,续贷政策就是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前,银行就提前对小微企业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如果通过,贷款到期时马上发放新的贷款,无缝隙地把贷款接续下去,不用到外面做“过桥贷款”从而增加成本。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充分运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信贷技术和流程,提高服务的便利度和风险管理的效率。

第四,加强监测引导,推动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刚才肖首席向大家介绍了,五大行加邮储银行,经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四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一季度利率降低了1个多百分点,整个银行业也都在降,降低融资成本是各银行机构精准核算成本收益,主动向小微企业让利。银行因为自己有了新模式、新产品,用数据、用现代化的手段,降低了经营成本,也有了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的空间。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七不准”“四公开”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规范收费的要求,对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等不规范经营行为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五,制定了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突出激励引导。我们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适用了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这样银行可以释放一定资本金,能提高对小微企业支持的能力。另外,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也明确了监管容忍度,并出台了授信尽职免责指导性文件,激发银行做好小微金融工作的内生动力。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上述政策已执行了多年,2018年我们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不断深化。

第六,加强了跟部门的联动,形成了政策合力。一方面,在解决信息方面,加大了与税务总局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合作,一个是我们有“银税互动”,从2015年以来,两个部门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现在银行利用税务信息做了很多产品,利用工商年检、行政处罚等信息,作为银行授信审批、风险预警、贷后管理的依据,提高了获客和风险管理的效率。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完善外部风险分担机制,配合财政部建立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地方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了外部增信的作用,推动地方拿出一些财政资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加强对银行贷款风险的补偿。另外,银保监会把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贷款作为监管政策支持的重点,我们同时也向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争取了相关政策口径的统一,最近人民银行也将定向降准的考核口径从500万扩大到1000万元,财税部门从去年9月就将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免征增值税的适用范围从1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这些利好政策形成的合力进一步激发了银行服务小微的能力和主动性,外部政策合力也非常重要。

通过2018年相关政策的推动,和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银行积极作为,我们2018年整个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也建立起来了,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

一是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五大行在总行层面和全部一级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总行设立了普惠事业部或服务中心,多数银行设立了小微业务专门部门和专营机构,银行内部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逐步落地,为小微企业业务设置了单独的指标并增加了权重,实行了差异化利润考核,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在薪酬制度中安排了专项奖励经费,明确了不良容忍度和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激发了各级经营机构的内生动力。普惠事业部建立以后,专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了,内部激励和尽职免责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尤其是基层信贷工作者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就激发了。

二是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取得了突破进展。许多银行纷纷探索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办法,现在各类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解决相关问题,不同银行出了很好的产品。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江苏银行等借助了“互联网+”整合行内数据和税收、工商、电力等信息资源,研发了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自动识别风险、评分审批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建设银行“小微快贷”产品,截至2018年11月末,累计为50多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6000多亿元的贷款,都是户均贷款非常低的贷款,且大部分是信用贷款。总理在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事业部调研的时候,对他们普惠事业部的建立,对产品模式都予以了很高的肯定。地方性银行,比如台州的几家银行,泰隆银行、台州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专营小微企业业务,将“跑数”的数字化信息和“跑街”的社会化信息相结合,完善社区化经营模式。新型的专注互联网的民营银行,比如浙江网商银行、前海微众银行,通过智能风控体系和数据画像批量发放了规模更小的小微信用贷款。这几年,尤其2018年以来,各个银行利用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是信贷投放量和覆盖面稳步提高。截至2018年11月末,国标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国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3.28万亿元,占到各项贷款余额的23.81%。其中,为了更加着重支持薄弱群体,更加凝聚财税、定向降准等政策合力,提出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也就是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8.77%,比各项贷款增数高6.8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44万亿元,有贷款余额的户数是1644万户,比年初增加了376万户。2018年末的数据,现在还在统计,但是全年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是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的。

四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18年第四季度的前两个月,整体银行业当季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7点多,五大行加上邮储银行,特别是五大行,去年发挥了“头雁”作用,主动让利,精准核算经营成本,开发了适宜小微企业的产品,所以他们的利率降得比较明显的,比年初降了1个多百分点,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获得感。

五是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多数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质量也保持了稳定。一方面,我们推广了续贷业务,支持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正常周转,无缝隙衔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有手段才能控制风险,推广续贷业务可以无缝衔接企业资金需求,贷款质量能有效地保障。小微企业贷款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在客户量上,在支持贷款规模上,都有大的增长。另一方面,多银行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创新了服务模式,能够精准地识别风险,并加强风险的管理。同时,我们联合多个部门开展了信用信息共享,帮助银行获取企业信息,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推动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为银行分担风险,保证了我们小微企业贷款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座谈会的重要精神和重要要求,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从监管方面来说,一方面,对差异化政策持续地完善和推进,不断优化完善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扩量增面。从银行角度来说,要督促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完善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政策,鼓励基层敢贷、愿贷。提高银行加强服务能力的建设,大中型银行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地方性银行要深耕本地的市场,确保基层能力上有提高。

从外部环境上,我们还是要增强合力。因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别是融资,不光是银行业保险业单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政策合力,我们还是要积极加强与财税、央行沟通协调,不断增强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的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风险分担,继续深化银保、银政分担机制,积极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作用,提供外部增信,推动地方加大风险补偿。

我们还要加强信息整合。在下面调研时,银行反映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银行服务。我们要继续推动信用信息共享,一是继续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总局的合作;二是与海关、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对接,整合部委间的数据。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地方性的综合信息平台,现在有的地方做得也比较好,比较典型的,比如台州地区就是地方政府建立了信息平台,把地方的各方面、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银行在获得信息时比较方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推动地方改善银行服务小微的外部环境,比如,打击逃废债、还有减少一些收费,企业融资的成本除了银行的融资成本还有其他的担保费、评估费、抵押费等等方面的社会方面的费用,我们也推动地方政府强化这些费用的管理,完善外部环境。2019年还会出台相关的一些举措,更加有力的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发展。




问:大家比较关注2018年关于交叉性金融产品治理情况,请您介绍一下。2019年针对交叉性金融产品等重点金融风险领域是否还有一些补短板措施?

肖远企:第一类是整治“脱实向虚”,也就是使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的交叉金融产品,比如部分理财、同业和表外融资等都属于这类。但这里不都是推高融资成本的,有的不存在相关特征的,或者说相关特征比较轻微。比如,理财中主要治理的是同业理财,去年同业理财下降比较多,但是其他的理财还在增长。还有信托贷款,或者信托资产里边,也不是说都是“脱实向虚”。我们主要针对通道类的信托业务,比如说信托贷款里面通道类的。对于不是通道类的信托贷款和信托资产,反而是上升的。因为此类交叉金融业务的危害性主要是将资金瘀积在金融体系内部,资金无法直接与实体企业对接,同时又提高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

主要从两方面提高了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一个是财务成本。就是提高了利率,因为加了通道,链条拉长了,通道多了层层收费,实际最后承担财务成本的企业,除了利率以外还有通道收费,加起来的总成本就会提高。第二个是时间成本。本来资金通过贷款或者其他形式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但是交叉金融通道长了,企业就要等,每个通道都需要时间,本来可能两三天拿到资金,因为有通道需要十天或者二三十天,时间成本也提高了,这是我们要整治的。对通道业务我们一开始就不是一刀切,非常有针对性,做到精准打击。

第二我们重点整治的就是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的通道业务,这个比较多了,既有违法违规的金融机构和不法经营集团,他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把这个市场秩序扰乱了。本来我们是想构建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因为这些非法和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金融机构,使得我们的金融生态得不到净化,这个是需要我们整治的。

所以,我们过去这些年对通道业务的治理,重点是放在这两个领域,对那些不存在这两个特征的通道业务还要支持它发展。对于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降低风险的交叉金融业务,当然属于我们支持的方面。所以我们不管是治乱象、治通道、治交叉金融业务、影子银行治理都是针对性很强的,就是针对刚才我说的,做到精准打击。比如,同业里面主要是治理同业理财和加链条的同业投资;理财里面主要是治理同业理财,信托里面主要是治理空转通道类的信托。




问:已经有四家大行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他银行获批情况如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的公募理财相较于其他资管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下一步是否会出台一定的监管措施引导公募理财向公募基金看齐

廖媛媛:应该说在2018年,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颁布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比如,2018年4月银保监会配合人民银行发布了“资管新规”,2018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了“理财新规”。根据“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2月2日正式印发实施。目前,银保监会正在稳步有序地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工作。2018年12月26日,正式批准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2019年1月4日又批准了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同时,其他多家银行也在抓紧开展申报理财子公司的工作。

对于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银保监会把握的原则是:积极稳妥推进,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引导资金逐步有序进入市场,维护市场的稳定。同时,我们也指导已获批的银行结合战略规划和市场定位,抓紧开展理财子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实现顺利开业运营。下一步,对于已设立的理财子公司,我们将会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其合规审慎经营。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从资管行业发展来看,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在管理机制、经营理念、激励约束机制、投资运作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各具备优势和专长,总体上合作大于竞争。“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实施以后,理财子公司如何按照新的监管要求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长期来看,设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引入良性竞争,实现规范有序的发展。

下一步,银保监会也会抓紧开展理财子公司的配套制度建设,比如说理财子公司的净资本、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监管制度,及时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监测,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问:现在有很多新政策出来,刚才讲到补短板,未来还有什么新政策出来,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的?

肖远企:第一个是要补空白的地方,因为现在确实监管还有一些空白、交叉领域,监管还没有完全覆盖,相关制度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现在资产分类主要是信贷的资产分类,就是现在的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主要指贷款这一块。非贷款也应有针对的进行分类,这就是空白。因为现在机构的非信贷资产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实际上信贷资产的比例只有53%这样子。

第二个要补已经有的制度,因为情况出现了变化,过去的不太适应了,还需要修改、完善。比如说公司治理,现在一些机构的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就要对股权架构、治理主体、行为规范等重新进行完善。

第三个补短板的领域是一些新领域,比如,出现了新产品、出现了新机构、新经营模式、新风险需要补。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金融科技,就是一个新业态进入金融领域。我们对金融科技更多的是在观察和分析、判断,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规则出来,下一步如果金融科技跟金融紧密程度加深、影响加大的话,那么也要适时的、逐步地推出一些新的制度。




问:外资保险公司已经获批,今年已在上海成立,接下来会有哪家公司获批?如果获批之后,原来合资和独资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处理? 

肖远企:一方面,去年我们推进了对外开放的措施,目前主要是把措施落地,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就是落实进一步开放的措施。今年肯定要研究新开放措施,使开放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一些,特别是要让一些有专业性的外资机构能够进入到市场,让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合规经营意识比较强烈的外资机构,补充我们金融体系的一些不足或者促进相互之间共同成长。当然你肯定会看到更多的,不只是保险公司,还有更多的银行和其他专业的公司,比如资产管理公司;不光是设分支机构,不光是设子公司,有些可能带来资金做投资、做股权、做股东,有的带来的是技术、专业。我们希望把开放的门进一步扩大,把外资引进到我们国家来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我们现在特别需要一些专业的产品、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员。




问:刚才介绍了保险业的大概情况,去年行业也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去年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有很多措施,如何看待去年的一些新特点?保险资金在设立专项产品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投资长租领域的情况如何? 

肖远企: 关于发挥保险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去年发挥的还是比较充分的,刚才提到的保险资金帮助进行股权质押纾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人寿作为第一单推出了这样的保险产品,目前10家保险公司此类产品的目标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已经落地的投资金额25亿元左右。保险资金主要的优势就在于长期稳定,在长租公寓方面它同样也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不光是在这些领域,可以更多的拓展,比如一些股权投资,因为保险资金相对较长,需要长期资产配置,股权投资是个很好的选项,债权投资也是个很好的选项。还有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和信用保障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因为现在很多融资需要增信,保险公司通过产品能够提供增信。包括小微企业风险分担机制,保险公司就可以参与,在小微企业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国外很多专家保险公司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刚才介绍的大灾保险、巨灾保险、农业保险这些可以有。我们保险公司还要做的是要把效率提高,把这些产品精准性提高,使产品能够更加精准地起到分担风险、风险保障的作用。同时,如果需要保险、需要出险了,这个理赔速度要加快、效率要提高,不要让受灾的企业和个人等待时间太长,因为很多生产经营活动是不能够出现长时间的打断,需要资金来迅速的恢复生产,这都是保险公司可以发挥作用的。而且还有人身险、健康险,刚才说健康险,这个市场其实发育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些险种,这对于我们扩大消费、促进消费非常有帮助。




问:关于保险牌照的准入和退出的问题,请问2019年会不会有所改观?保险牌照退出方面,2019年退出会不会有实际性的启动?

肖远企:保险牌照的准入和退出很正常。作为一个健康的市场,有新的进入很正常,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进入保险市场,这是很自然的过程。至于退出,肯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到有序退出。我们主要想把规则进一步完善,退出我们不要理解为是关了、倒闭了。其实退出有多种方式,包括合并、兼并,也是退出的方式。其他国家兼并的事情几乎每年都发生,当然不光是在金融领域,在其他行业,兼并也经常发生,我们所熟悉的国际上的大型金融机构好多都是合并、兼并出来的。像美国大通最早就是跟汉姆银行合并,跟摩根合并,变成现在的规模,都是一个兼并过程,并非一开始就这样。汇丰银行也是经历了兼并过程。




问:创新续贷方式、无缝对接政策现在推动的话,推到何种程度?有没有数据上的通报?推动政策有何风险?如何规避风险? 

张金萍:续贷政策是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一般小微企业本身风险比较高,企业存活周期平均只有两到三年,风险大、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和贵问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期限,我们一方面引导银行合理地对小微企业创新一些产品,贷款期限尽可能符合企业生产周期。目前,各家银行贷款产品,也设定了不同期限。对一些好的小微企业客户,银行要在贷款到期前提早介入,小微企业贷款要还的时候,客户经理就应该提前了解客户,按照新发放贷款条件去评审,如果还是正常运转,资金流还是好的,产品还是适销对路的,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就可以在原贷款到期时及时发放新贷款,原来的贷款就接续上了。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银行做这块工作,当然这个工作推起来比较难,因为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不对称,对小微企业财务信息,银行获取还是有一定难度。我刚才也跟大家介绍,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推动“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为银行提供了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但是还是有信息不全的时候,这就增加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难度。目前有的银行推广续贷业务取得了一些成效,据统计,目前银行业续贷余额是1万多亿,准确的数字是1.16万亿。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还会继续去推动续贷政策的落实,而且随着银行自己不断加强产品创新,风险方面还是可以控制的,跟正常的贷款的风控要求是一样的。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社回归本源,今年银保监会在推动这三类机构回归本源方面会有哪些举措?尤其最近提到关于互联网联合贷款的属地化管理方面,想问这个管理办法现在推进程度如何,将来城商行的互联网联合贷款是否是所有贷款的都要进行数字化的管理? 

肖远企: 回归本源,我们从2017年就开始在推动,不光是这三类机构,所有机构都存在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事情,也是 2019年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这三类都是商业银行,让他们更加聚焦到商业银行,对表到商业银行,真正做商业银行的业务。其他所有的配套业务也必须要围绕着商业银行业务这个中心,这个主业开展,不能随便去做一些跟主业没有什么关系的业务。

关于互联网贷款的办法,我们一直在观察、一直在研究,不是现在开始的,一年之前就开始在研究了。广泛去调研了,也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但是这个办法肯定需要不断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地完善。




问:去年国家和监管层一直在让银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因为现在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小企业盈利状况、自身经营并没有那么好,在2019年包括未来商业银行放出去那么多中小企业的贷款会不会存在不良压力?监管层有何准备?

张金萍:正如刚才续贷问题的回答提到的,确确实实小微企业由于它的生命周期、经营能力各个方面的原因,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还是蛮大的,但是银行业还是有效管控了风险。前面跟大家介绍了,银行这几年加大服务能力的建设,不管是线上信息的获得,还是自身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风险控制能力还是增强了。我在刚刚介绍的成效里提到,在信贷较快增长的同时,小微企业贷款质量还是比较有保证的,是稳定的,风险控制是有保证的,银行自己的拨备也是可以覆盖这部分风险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会在风险控制方面下功夫,既要加大对小微信贷的支持力度,也要在防范控制风险方面做好工作。


浏览 (1813)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来源:网络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汉中市银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邮政大酒店5层    国家工信部备案号:陕ICP备2023000439号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24号